English

反思的社会学理论教材

2000-08-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毕向阳 我有话说

20、30年代开始形成的多元的社会学理论传统,一度遮蔽在美国社会学这个所谓主流共识的体制之下。然而到了6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这种僵化的体制,在一些非主流理论派别不遗余力地攻击下,这座大厦轰然倾倒,一时间各种流派纷呈杂出,美国社会学四分五裂,欧洲的社会学也趁机复兴,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社会学的支配地位,社会学重新陷入了一种理论的狂欢。而后,又有学者,如吉登斯、哈贝马斯等,面对这种分裂局面,尝试着对这些多元化理论进行新的综合,企图将社会学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很有意思的是,这回重整山河的重任似乎多由欧洲的社会理论大师来承担了。然而,尽管如此,谁又能否认,美国社会学仍然统治着世界社会学呢?

当理论早在五年前进入我们的视野的时候,就立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其构筑线索之新颖、涉及人物之广博、勾勒学说之清晰、都使我们这些习惯了那几本为国人熟知的美国教材及其中国翻版的学习者备感亲切和叹服。

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沃特斯(MalcolmWaters)系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主任。他的这本著作迎着潮流,对当代社会思想中的核心争论做出了全面的论述。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这些观点联系到社会学的前沿论题,如变迁与全球化,女性主义与社会理论,以及向文化分析的复归等。在这一点上,本书的论述是不囿于传统社会学理论的门户之见的,许多通常不被认为属于正统社会学领域的范畴和理论流派,都进入了作者广阔的视野。比如,在“文化与意识形态”一章中,作者既讲到马克思、韦伯、葛兰西等的奠基性主张,也提到了布西亚、利奥塔、詹明信等人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涉猎广泛、论述精到、前后相承、浑然一体,毫不感到不同理论造成的文本间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各色社会学理论传统,提炼出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批判结构主义等几种社会学理论建构的类型,并以此为纲领和线索,为我们梳理了各类社会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以相当的篇幅,并以一种反思的精神,论述了社会学理论往往忽略了的女性主义理论。这在传统的社会学教材中,是很少涉及的。但作者并不是像典型的美国教科书那样,简单地将人物流派划归某种类别、贴上某某主义的标签,然后分门别类、将丰富的理论化约为一些过于简单的纲领性程式或命题,而是从社会学的基本论题出发,统筹安排全书结构,围绕这些论题组织素材,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作者总结出社会学的几项基本的命题:行动、理性、结构、系统(这些都属于社会学理论中根本的形式性论题),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权力与国家、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分化与分层(这些则属于社会学中核心的实质论题)。在每一个部分,作者都通常按照发展的脉络,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了解这个论题中的不同流派人物的观点主张,从而对该领域有个整体的把握。这本书之所以脉络清晰、结构明确,而同时又不丧失理论的实质内容,人物流派有血有肉、丰满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种从论题和范畴出发,合理安排全书章节的处理方式。

此书系作者倾注多年心血,在教学实践经验中反复锤炼而来,素材丰富多彩,行文晓畅活泼,对于社会学的各路学者,对于文化研究、女性研究、组织研究、城市研究以及地理学等诸多领域中关注社会理论的学者,都堪称一部价值上乘的引导性著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